05年的年的能買樓房能買嗎?這個問題讓我想起去年幫表弟看房時的一場鬧劇。當時中介指著浦東某棟2005年建的樓房塔樓信誓旦旦:"這可是黃金年代的房子,用料扎實!嘛年買"結果驗房師在衛生間敲出空鼓聲時,年的能買那表情活像發現了古墓——只不過里頭填的樓房是建筑垃圾。
- 被神化的嘛年買"05黃金期"迷思
現在市面上有種奇怪論調,把2000-2008年的年的能買房子捧成"最后的質量標桿"。我見過太多買家帶著這種濾鏡看房,樓房結果差點掉坑里。嘛年買實話告訴你,年的能買那個年代恰逢中國房地產野蠻生長的樓房高峰期——就像青春期少年瘋狂長個子時留下的生長紋,速度快了難免有暗傷。嘛年買


記得有次在虹口驗房,年的能買05年建的樓房外立面看著氣派,可打開弱電井一看,嘛年買電線排布比大學男生宿舍的網線還亂。開發商為了趕上海世博會前的建設熱潮,有些項目從拿地到交付就用了22個月——放在今天連施工許可證都未必批得下來。

- 隱蔽處的時代密碼
判斷這類房子值不值得買,得學會看三個暗號:首先是電梯井。當年大量使用的某日系品牌電梯,現在配件價格漲了三倍不說,等貨周期夠你爬三個月樓梯。我認識個住在陸家嘴05年豪宅的基金經理,最近每次開會都要提前半小時出發——因為他那部"老爺電梯"平均每三天就要鬧次脾氣。
其次是防水層。那個年代流行的聚乙烯丙綸防水卷材,理論壽命15年,現在正好到了集體失效期。上周去驗的普陀區某樓盤,頂層業主的吊頂里都能養金魚了。
最要命的是電路設計。05年普遍還是6平方毫米的入戶線,現在開個即熱式熱水器都得提心吊膽。就像給智能手機配了個萬能充,能用是能用,就是處處透著別扭。
- 淘金者的逆向思維
但話說回來,這些"中年危機房"里確實藏著寶貝。我看過靜安區某05年小區,因為當年拿地早,容積率只有2.0,綠化率35%——這種指標在現在的新盤里簡直堪比奢侈品。更妙的是,由于戶型設計"過時",反而經常能碰到130平做正規三房的良心格局,不像現在89平都敢標"四房神戶型"。
有個做古董生意的客戶說過句妙語:"買老房子要像收瓷器,重點看胎體,釉色可以后補。"去年他相中套長風公園邊的05年復式,花60萬重裝后,現在市值反而比同地段新房還高20%。關鍵是他把那批鑄鐵下水管全換成了靜音系統——這錢花得可比買個精裝房的智商稅值當多了。
- 給冒險者的實用建議
如果你非要買05年的房子,我的建議是:
- 傍晚六點去看房,這時候管道壓力最大,容易暴露漏水問題
- 帶個插線板去試每個插座,當年有些電工接線能把火零線接出抽象藝術感
- 重點檢查剪力墻有沒有后來打洞的痕跡,那時候流行裝修隊暴力改造
- 預算里至少留出房價5%作為"中年房屋保養基金"
說到底,05年的房子就像四十歲的中年人:基礎體質還行,但肯定不如小伙子抗造;經歷過風雨所以性價比不錯,可你要做好定期體檢的準備。要不要入手?就看你是想找個潛力股慢慢調教,還是直接要個拎包入住的樣板間了。
(驗房時還有個冷知識:那個年代的飄窗很多是用空心磚砌的,真想改造的話,建議先準備好隔音棉——別問我怎么知道的)









